第五百二十八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_我在现代留过学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二十八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二十八章招安潮下的海贼们送走两位宰相,赵煦忽然有种罪孽深重的感觉。

  “也不知,朕今日所做所为,会毁灭多少道美食……”他喃喃自语着。

  现代的带英,已经衰落了。

  所以,它留给世人的东西,也就剩下了那些大缺大德的传说,以及作为美食荒漠的名声了。

  带英标志性的美食,就是两个很简单的东西。

  炸鱼与薯条。

  不要小看了这两个东西。

  这可是带英往昔日不落帝国的象征。

  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带英能让它的人民,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就能做到炸鱼管够,薯条管饱。

  同时,炸鱼与薯条,也是带英往昔工业实力的象征。

  这两种食物,完全就是为了工业而生的。

  简单、易制作,标准化,能吃饱。

  而赵煦很清楚,他正在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一旦他的计划,顺利推进,并在全国铺开。

  廉价的鱼干,席卷市场。

  无数未来的美食的土壤,将就此断绝。

  因为,当蛋白质唾手可得,当调味品不再稀缺的时候。

  人们就不会再费脑筋去思考如何让一日三餐更加有滋味了。

  那些聪明才智,也就失去了诞生的土壤。

  但没有办法。

  赵煦只能做这个选择。

  农耕民族,想要走向海洋,就需要比岛国更多的驱动力。

  回到福宁殿,赵煦径直走入东閤。

  文熏娘正带着刚刚入宫,还在适应的狄蔷与王氏,在东閤的便殿,教导着她们制作赵煦爱喝的饮子

  见到赵煦回来,三女连忙盈盈一礼。

  文熏娘主动上前,来到赵煦身边,低声问道:“官家下朝了?”

  “可需妾为官家按摩?”她大着胆子,第一次主动问道。

  赵煦笑了一声,看着已经羞红了脸的文熏娘,道:“我先看会奏疏……”

  “等会我会叫熏娘进书房的。”

  “诺。”文熏娘低着头,耳垂滚烫滚烫的。

  赵煦含笑点头,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另外两女。

  发现她们都低着头,但都拿着眼角的余光观察着他。

  这宫中就是这样的。

  卷,卷到极致的那种。

  妃嫔为了争宠,无所不用其极。

  赵煦不会干涉,更不会阻止。

  因为这明显对他有利!

  直接走到御书房,在这里,燕援挑选的御龙直,十二时辰轮班守卫,没有赵煦的命令,连只蚊子也不会放进去。

  掀开帷幕,赵煦走到书房中,然后就将那些放在案几上的实封状,拿了起来。

  这是陈睦到任后,给他写来的一系列实封状——刚刚在紫宸殿,给韩绛、吕公著看的,只是其中之一。

  看着这些密报赵煦眯起眼睛来。

  这些密报上,报告的事情,大抵围绕着三個事情。

  一,扶持造船业。

  二,开始大力推进晒盐技术。

  而这第三件事情,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人才。

  准确的说,是大量海洋航海人才的发掘和招揽。

  而这件事情,陈睦推进的无比顺利。

  最新一封实封状报告说,已经奉旨意,招募了两千多‘外越人’,他已经将这些人编成了一支军队,请求赵煦赐给军名、军额,并降下圣旨,派去将领统帅。

  外越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他们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是在《越绝书》中——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

  意思就是,吴王阖庐,曾为了防备海上来的越国侵袭,于是在娄江上建立江防。

  这个时候的外越,可能指的还是真正的越国人。

  但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这个情况就变了——所谓外越,不再是越人或者百越民族。

  而成为了那些不服从中央王朝,逃遁到海外岛屿之上的六国余孽。

  这些人一度给秦王朝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以至于在秦始皇三十七年时,秦始皇不得不下诏:徙天下有罪谪吏民置海南故大越处,以备东海外越。

  海盗猖獗,秦王朝只能大量迁徙人口过去,防备海盗。

  到了汉代,外越人依然存在。

  著名的齐王田横,就是这股势力的代表。

  不止如此。

  根据赵煦在现代所知道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秦汉之交的‘外越人’,在中原战败后,有一部分人曾杨帆太平洋,将来自中原的先进技术,带到了无数太平洋岛国。

  自汉之后历朝历代,外越人从来不绝。

  而且,成分越来越复杂。

  基本都是中原无地的流亡农民、破产地主和商贾以及逃亡的军人组成。

  他们在王朝兴盛,天下太平时上岸生活。

  在时局混乱,朝廷横征暴敛时,下海求生。

  他们什么事情都敢做。

  既可以当海盗,也可以当海商。

  根据赵煦在现代所知,这个群体将在未来的历史上,扮演重大角色!

  他们在南宋末年,强盛一时,然后投降了元朝。

  并负责了元朝的海运工作。

  那些在史书上,每年将数百万石粮食,通过海运运到北方的人,就是这些人的后代。

  因为元朝,给他们开了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帮我运粮,我不止给你们官当,还让你们自己管自己,除此之外,我还按照你们运粮的石数给你们发钱!

  傻子才不干!

  但,等到元末,随着朝局败坏。

  这些人再次举起了反旗,而且,他们是第一个举旗造反的。

  方国珍就是这些人的首领!

  而这个群体的活动范围,自古一直就在浙江沿海。

  以明州、越州、台州及其外海无数岛屿为活动中心。

  因为这里具备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境内多山,又靠近大海,同时沿海地区有着数不清的岛屿可供藏匿。

  基本上,这些人是无法剿灭的。

  同时,他们也不需要剿灭——海上生活艰辛且危险。

  只要有可能,大部分人是愿意过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所以,只要时局稳定,国家太平,同时朝廷的剥削不算严重。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会乖乖回来,到岸上定居,当一个遵纪守法的顺民。

  这就是明州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的真相。

  因为这里,聚集了整个天下,两千年来最好的航海人才和最勇敢的水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ffpa.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jffpa.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